先简单的写一下每一章读完后的简单读后感,然后简单的总结一下吧
第1章 帝国的余晖—AT T公司
1.一个公司的长远发展不应该为眼前的利益所耽误。在华尔街的影响之下,不得不接连为满足上市公司的利益不断拆分,合并,最后消亡。
2.没有跟上时代的趋势,在传统电话与移动电话交接的关键期,拥有充足资金和先进技术,但是却因为业务的拆分直接被时代快速拉下来了。
3.一个想要长久发展的公司必然需要一个强势为公司长远考虑的领导人。
第2章 蓝色巨人—IBM公司
1.IBM作为一个走过百年的公司,拥有许多传统并且占有垄断优势的业务,才可以不断的去尝试新的方向。
2.新兴创业公司如果贸然学习传统公司多方向出击,反而会容易失去原有的优势,得不偿失。所以第三点↓。
3.公司需要不断深耕自己的核心领域,加强优势。
第3 章 “水果”公司的复兴—苹果公司
1.不断积累自己的优势,准确的把握未来的趋势,明确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创新出用户所需要的,并且将其做到极致
2.死而复生的苹果公司和乔布斯
第4 章 计算机工业的生态链
1.摩尔定律。必须不断的加快自己的研发进度,以保证公司不会因为没有及时跟上下一代产品导致市场和利润率下降。
2.安迪-比尔定律。硬件的不断更新会推动软件的不断创新。为了更多的软件创新,反过来会逼迫硬件不断发展来满足使用软件的需求。
3.反摩尔定律。逼迫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来保证自家产品可以跟上市场的速度。
第5 章 奔腾的芯— 英特尔公司
1.明确所有计算机公司的共同需求之后,选择其中一块领域进行深耕,不断加强自己的垄断优势。(当然需要明确自己的方向是符合时代趋势的,不然也是扯淡。
2.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也许小方向有问题,不过如果能把快速所有对手都干掉的话,也足够自己来纠正方向(指令集之争)。忽然想到了现在的烧钱抢市场。
第6 章 IT 领域的罗马帝国— 微软公司
1.成长期的腾讯和成长期的微软非常相似,希望能够占领所有的市场,看见什么就做什么,并且依靠操作系统的地利优势,往往能够快读打败对手。
2.早期依托地利优势打败网景的浏览器,成功握住了互联网2.0的入口。但是因为没有重视入口,在近年已经被chrome打败了。
3.一旦有了稳定的盈利点,并且市场足够大的话,那么只要随着时间发展,必然有巨大的利润。
4.在微机时代依托操作系统的优势,成功站在了浪潮之巅。但是在后来的软件之争中却不断失败退守。
5.把握住计算机的核心,依靠地利优势,快速在初期占领了很大的软件市场。
6.老业务在公司占有主导权的时候,会阻碍新业务的发展。比如办公软件部门的强势就很难使公司有资金去做MSN这一类的免费商业模式。
第7 章 纯软件公司的先驱— 甲骨文公司
1.以点带面,把握住一个巨头没有重点关注的市场,快速拥有核心优势,击败主要竞争对手,做到垄断市场。感觉和今日头条很像,一开始依靠新闻领域,占领二三线市场,今天的今日头条手上已经有了多个巨大流量入口的APP。
第8 章 互联网的金门大桥— 思科公司
1.公司创立之初,便拥有巨大的技术优势,同时所做的事情既是符合时代趋势,还没有竞争对手,这样的公司能不站在浪潮之巅吗?。
2.不过当这三点优势都没有了之后,成长便慢慢趋于停滞了。
3.自己资助内部人创业,帮助他们的同时,既是消灭了隐藏的对手,又是壮大了自己。
第9 章 英名不朽—杨致远、费罗和雅虎公司
1.有着甲骨文的侵略性,但是又因为没有有远见的领导人。不断并购,盲目扩张合并,结果两个不好的公司合并,反而离第一名越来越远。
2.华尔街的压力对一个公司长远的发展实在是影响太大了
3.业务太多太杂,在面对更加专注的公司而不断惨败。
第10 章 硅谷的见证人— 惠普公司
1.强烈的证明了两家差的公司合并,只会将问题越来越多。
2.公司所代表的趋势,决定了你会吸引什么样的人才。
第11 章 没落的贵族— 摩托罗拉公司
1.当一家公司的先天优势与未来趋势相反的时候,真的很难下决定放弃自己的优势扑向一个大家都是起点的领域。
2.一家公司不够专注,太多的页面,多线战争反而使其在每一个领域都没有优势,最后便是全面溃败。
3.再次强调一位好的领导人的重要性。
第12 章 硅谷的另一面
1.成王败寇
2.嗜血的地方
3.机会均等
第13 章 短暂的春秋—与机会失之交臂的公司
在人类命运降临的伟大瞬间,市民的一切美德——小心、顺从、勤勉、谨慎,都无济于事。它始终只要求天才人物,并且将他造就成不朽的形象。命运鄙视地把畏首畏尾的人拒之门外。命运——这世上的另一位神,只愿意用热烈的双臂把勇敢者高高举起。
1.太阳公司
2.Novell 公司
3.网景公司
4.RealNetworks
第14 章 幕后的英雄— 风险投资
对于想找投资的新创业公司,红杉资本有一些基本要求——公司的业务要能几句话就讲清楚。红杉资本的投资人会给你一张名片,看你能不能在名片背面的一点点地方把你想做的事情写清楚。
1.风投的起源
2.风投的结构
3.风投的过程
4.投资的决策和公司的估价
5.风险投资就是投人
6.风投的角色
7.著名的风投公司
第15章 信息产业的规律性
1.70–20–10律。老大拥有最多的市场,最大的利润,它能够决定趋势的走向,是市场规则的制定者和解释着。老二,老三虽然偶尔能扑起一朵朵的小浪花,但是已经很难翻身了。
2.诺威格定律。当一个公司在市场占有主导地位(50%以上),因为已经无法做到翻一番,所以需要不断去开创新的财路,才能保证公司长盛不衰。
3.基因决定定律。深耕系统,大型机和服务的IBM很难在PC市场上成功。因为老业务在公司占有主导权的时候,会阻碍新业务的发展
4.有时候,公司产品的周边从业者反而会比公司更加捍卫自己的产品,并不断打压别的挑战者。因为这是在维护自己的饭碗。可以去培育用户,有点像小米之家。
第16 章 硅谷的摇篮—斯坦福大学
二战后,帮助斯坦福大学解决财政危机的是它的一位教授弗里德里克·特曼,他后来被称为“硅谷之父”。他仔细研究了斯坦福夫妇的遗嘱,发现里面没有限制大学出租土地,于是他兴奋地声称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秘密武器——建立斯坦福科技园。
1.充满传奇的大学
2.硅谷的支柱
3.纽曼加洪堡的教育模式
4.创业的孵化器
第17章 科技公司的吹鼓手—投资银行
华尔街的贪婪既会捧起,也会扼杀一个科技新星。
1.华尔街和美国的金融体系
2.著名的投资公司
3.科技公司的上市过程
4.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5.华尔街与微软、雅虎和Google 的三国演义
金融危机来临前的征兆,比如很多不需要融资的投资公司也上市融资。因为那些银行家比我们看的更远。
第18 章 挑战者— Google 公司
1.如果是三等工程师,那么谷歌根本不需要。
2.绝代双骄。优秀的领导人。
3.一开始就有长远目光的打算。
4.早期在与人竞争的时候,显得更加关注。比如和雅虎在竞争搜索,不说谷歌做的怎么样,先看看雅虎做的怎么样吧。
5.在招人方面精益求精,瑞士军刀的品质
6.与其担心对手在自己的优势领域抢占市场,不如主动出击,将战线推到对方的优势领域。
第19 章 成功的转基因—诺基亚、3M、GE 公司
1.放弃现有的优势,押注虚无缥缈的未来是很难的。
第20 章 印钞机— 最佳的商业模式
1.弄一个很低的门槛,可以帮你过滤出有真正需求的人。比如只是付费的一块钱门槛。
2.戴尔的“虚拟工厂”。怎么样做到成本最低,利润最高。就是尽可能的压缩产品线所有环节,使资金做到收回最快,利用率最高。
第21 章 互联网2.0
1.维基百科,youtube,facebook的例子都证明了一点,在互联网2.0时代,每个人都是互联网的参与者。他们既是内容的提供者,也是内容的消费者。
2浏览器成为了人们上网最快,最方便的方式,成为了互联网2.0的入口,,满足了人们快速上网的基本需求。那么下一个入口在哪?
第21 章 金融风暴的冲击
1.优胜劣汰。金融危机可以帮助好的公司以极低的成本收购到那些泡沫公司。使那些差的公司无法维持自己日益没落的统治地位。
2.金融危机后可以过滤出真正好的公司,既是危机,也是遍地黄金的机会。
浏览了一遍下来,发现新兴公司如果想要快速发展,如果符合以下三点,拥有技术优势,符合时代趋势,还没有竞争对手,那么往往可以在开头占有巨大的便宜。
但是要成为一个伟大的公司,初期的发展就换成了另外三句话,快速拥有核心优势,击败主要竞争对手,做到垄断市场。然后就是不断滚雪球,尝试多个相关方向的发展。
如果这时候再有一个英明的领导人,可以保证公司在10年内不会被人超越。
如果还能紧紧把握时代的趋势,这个就真的太难了,做到的公司最后才真的能够站在浪潮之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