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的工具-生活中的经济学原理》
—–第九章-政治过程的基本元素
作者以台湾民主投票的政治环境为基础进行阐述一些不为人知的“尴尬点”,当我想带入其中的时候,才发现中国完全不是这样的。说实话,这一章真的是完全不符合国情,真要代入其中,真的是满满对国家的吐槽。不过第二个故事中隐含的“城市化”思想,感觉和自己的生活更切合一点吧。
大家在观看球赛时,一个观众为了看的更清楚而站了起来,刚开始他当然获得了一览无余的快乐;但是当大家逐渐都站了起来,视野和原先都没什么两样了。
这个“站起来”的故事,第一想法就是“城市化”。随着“城市化”的政策执行,越来越多好的资源会逐渐往中心城市集中,人们为了获得好的资源,也会逐渐地,慢慢地迁往城市。可是随着人数的增多,城市的资源也越来越稀缺,人们则不得已付出比原来环境更多的努力,比如双职工,加班,双份工作等等,一切为了享受更好的资源。最终随着某个临界点,教育医疗资源的有限,房价的增高,导致一部分人们即时付出了比原先环境更多的努力,却获得和以前一样的资源。那么这时候,你还能退出去吗,你还能离开这个城市嘛?有时候,我们好不容易摸清了一点端倪,却不知道如何挣脱自己造成的困境。
事实上,我们身边许多事情也隐含着一模一样的道理。高峰时期的塞车,孩子的补习班和艺术班,生活中的走后门,送红包。这些行为耗费了我们许多的心力,资源,时间,实际上获得却比想象的少很多。即使大家知道这样,却也没有人愿意首先“坐下来”(当然做的更好也是一条路,可是除非你永远领先,不然最终结果还是会一模一样)。
我有时候也在和身边朋友说:“我还回的去吗?”。我的职业决定了我回去毫无发展前景,只能继续走公务员这条父母眼中的光明大道。杭州作为一个大城市,寄托了我个人所有的希望,因为我知道这是一个我付出多少就能给我多少的城市,这是一个我不需要依靠一些东西可以公平竞争的城市。即使他还有许多的不完美,可以我感觉我已经“坐不下来了”。因为我知道,我如果坐回去,我就永远只能坐在那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