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这种孩子,不养也罢

《解释的工具-生活中的经济学原理》

—–第六章-这种孩子,不养也罢

这篇看完有点没看懂,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自己代入感太弱不够,还是不能完全转变成经济学角度去理解,那就先粗略写个读后感吧。

文章开头先介绍了一个“经济租”的概念,在我的一开始的理解中其实也就是个人或者企业的品牌价值。总结成一句话凭借个人的天赋或者努力,创造出令人羡慕的经济租,引入观点—付出的成本和获得的收益的考量。然后严肃的将这个观点带入到了一种最特殊的伦常关系里—父母与孩子的亲情。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一旦形成,对于双方来说收益是大于成本的。

文中给出的解释是:人在进化的过程里,为了繁衍自己的基因,会慢慢发展处一些工具上的安排,其中就包括实际的作为和思想上的配套措施。

然后文章建立在上述思想下,以朋友为教导员进行降维阐述。在离开父母后,邻居会慢慢成为好朋友。因为如果邻居之间关系不好,处理一些共同事物会变得特别麻烦,人们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会有意或者无意识的去衡量这些利弊得失,然后“自然而然”的成为好朋友。(不过在中国国情下,邻居的概念因为房子的原因比较薄弱,感觉可以用来形容从工作走向生活的好朋友)。

最后引述到如何看待这种关系。文中引入了金刚经中“离相无往”的概念。不要让自己强羁绊在某个关系上,不然会可能会令自己渐失所倚,从而满腹惆怅。(文中有个观点倒是不错。离相:挣脱表面的执着。许多动作和事物本身并没有意义,所有的意义都是被填充和赋予的。)

写不下去了。这一章文章感觉有点晦涩,可能是因为触及到了人们所依赖的亲情,顾及底线,没有讲的很露骨;同时因为自己的身份原因,我也很不能理解其中的一些表述。力所不及。